星河不灭104载:荧幕内外的那颗赤子心——观《群星闪耀时》有感

叶萍
2025-07-01
来源:技术管理办公室

2024.6.1旗袍装2(1).jpg

最近在看《群星闪耀时》,被华桢、骆珉敏、陈浩、石珺昱这些年轻人的故事深深打动。他们生活在炮火连天的抗战年代,和我们一样,原本也是普通人,有着各自的梦想和烦恼。但当山河破碎、民族危亡的时刻来临,他们却像黑暗中擦亮的火柴,在时代的狂风里,努力燃烧自己那一点微光,最终汇聚成一片璀璨的星河。

看着荧幕上他们为信仰执着、为使命担当的身影,我的思绪不由得飘远,仿佛看到一条无形的精神之河,正从遥远的过去奔流而来。这条河的源头,就在104年前嘉兴南湖那条小小的红船上。十几个同样年轻的背影,在沉沉夜色中,怀着对一种新思想“马克思主义”的坚定信念,点燃了改变中国命运的第一簇星火。谁能想到,这点微弱的星火,竟能穿透一个世纪的漫长黑夜,最终照亮了一个民族走向新生的道路?

剧中的青年们,每一次抉择都揪着观众的心。是苟且偷生,还是挺身而出?是随波逐流,还是坚守内心的声音?他们展现出的那种“心里真正信什么,就拼死守护什么;知道什么该做,什么宁死也不做”的清澈和决绝,让我瞬间明白了百年前那群先驱的模样。想想看:

南湖船舱里的年轻人,明知前路凶险,为何还要义无反顾?因为他们“信”了,信那条路能救中国。

黄埔江边,年轻的陈延年面对屠刀,高喊“革命者光明磊落,视死如归”,他“抗拒”的是什么?是屈服,是黑暗!他用生命的光华刺穿了那沉重的夜幕。

在白山黑水间战斗的赵一曼,遭受酷刑也绝不低头,写下“未惜头颅新故国,甘将热血沃中华”。她“可为”的是牺牲自己,“不可为”的是背叛信仰和同胞。

这些选择,哪里是什么一时冲动?分明是源自心底最深处那束“相信”的光芒,是对民族一定能迎来新生那份不可摧毁的信念!这信念,支撑着他们在历史的十字路口,做出了最艰难也最伟大的抉择。

《群星闪耀时》让我看到,支撑剧中人物闯过一道道鬼门关的,不仅仅是聪明才智,更是他们内心那份信仰带来的、仿佛取之不尽的巨大力量。这力量,能让人在最绝望的时刻,爆发出惊人的勇气和韧性。

这份力量,在党走过的一百零四年风雨路上,更是化作无数感天动地的故事:

长征路上,那些衣衫破烂、饿着肚子的红军战士,凭什么能翻过鸟都飞不过的雪山,走出吞噬生命的草地?凭的就是“革命理想高于天”的信仰!这信仰比钢铁还硬。

在重庆渣滓洞那阴森恐怖的牢房里,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受尽折磨,为什么还能挺直脊梁?因为他们心中装着未来,“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,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”!这信仰筑起了任何刑具都打不垮的精神堡垒。

抗美援朝战场上,那支被永远冻成战斗姿态的“冰雕连”。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凝固了他们的身躯,却无法熄灭他们眼中的火焰。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“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,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”!这信仰,就是他们用血肉筑起的精神长城,比任何武器都强大。

剧中人物在绝境中爆发的力量,正是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黑暗的“抗拒”,对光明的“相信”。这份源自信仰的力量,一旦觉醒,便坚不可摧。

《群星闪耀时》最动人的地方,在于它告诉我们:伟大的星河,从来不是凭空出现的,它是由无数像华桢、骆珉敏、陈浩、石珺昱这样平凡个体的点点微光,汇聚而成的。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,燃烧自己,照亮前路。

这种“微芒聚星河”的壮丽,在一百零四年的岁月长河中,从未间断,始终闪耀:

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有像“太行山上的新愚公”李保国那样,扎根山区,带领乡亲们开荒种树、脱贫致富的人。

在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,有像王进喜那样喊着“宁肯少活二十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石油工人,用血肉之躯为国家工业奠基。

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,有无数敢为人先的“弄潮儿”,勇立潮头,开拓创新。

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战场上,更有像黄文秀那样风华正茂的年轻人,把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了青山沃野,谱写了最动人的奉献之歌。

还有那些隐姓埋名于戈壁荒漠的“两弹一星”元勋们,他们的惊天一爆,震动了世界;而今天,年轻的航天人接力前行,让五星红旗骄傲地飘扬在遥远的月球背面。

他们,不正是现实中的“华桢”、“骆珉敏”、“陈浩”、“石珺昱”吗?时代不同,岗位各异,但那份对使命的忠诚,那份燃烧自己、贡献光热的精神内核,何其相似!正是千千万万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个体,用他们生命的光和热,一点一滴地汇聚,才让民族复兴的星河如此浩瀚璀璨,永不熄灭。

104年过去了,时光流转。当《群星闪耀时》里那些年轻的身影,他们在抉择中的成长,在信仰中的坚定,深深叩击着我们这些荧幕外观众的心弦。这何尝不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?

看着他们,我们也该问问自己:当历史的接力棒,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时,我们该做些什么?那浩瀚的星河,如何才能永远闪耀下去?

答案,或许并不在那些宏大而遥远的叙事里。它就藏在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选择中,藏在每个人心底那份关于“什么可为,什么不可为”的朴素坚持里。就像剧中青年胸膛里跳动的那颗赤子之心,就像百年前南湖红船上那簇微弱的星火,那份对美好未来的相信,对正义的坚持,对责任的担当,对脚下土地的热爱。

这份初心,跨越百年,依然滚烫。它提醒我们,星河不灭的奥秘,就在于我们每个人,都能成为那星河中的一点微光。当无数微光汇聚,黑暗便无法阻挡前行的路,民族的星河,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。

分享